查看原文
其他

非凡十年·书写残疾人事业新答卷| 在上海,“春天的事业”生机勃勃

上海残联
2024-08-28

2020年9月23日,国内首个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的娱乐演出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精彩上演;2022年9月21日,“无声有爱”助聋门诊迎来运行十周年,10921人次聋人受益;同年9月,让残疾人群体更好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细节精确到毫米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全市首发……

通道型场景示意图

在上海,阳光洒在每一个残疾人身上,“春天的事业”正涌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平等、参与、共享这三个关键词,更是始终贯穿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十年来,上海对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精准兜底帮扶、精细城市管理、精致文体生活等方面,生动诠释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奋力开创了“人民城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精准兜底帮扶,高质量保障民生

“家里只剩一颗白菜了,我们最多还能坚持一天。”今年4月24日晚,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物资告急,居住于青浦区浦仓路盲人按摩店内的来沪残疾人王良兴与妻子第一时间向区残联干事沈珍萍求助。


让王良兴意外的是,当晚沈珍萍让朋友开车送过来一批自家物资,解他燃眉之急。“沈姐给我送来了鸡蛋、猪肉,还有半只鸡,我真的太感动了。”第二天上午11:00,王良兴收到了区残联特地送来的应急物资。“为他们的效率点赞,这次求助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区残联的关照,我们现在挺好的,谢谢他们。”


在民生兜底问题上,上海从来不含糊,让城市温度首先体现在残疾人最急需处、落实在最细微处。


过去十年,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覆盖率100%。低保、低收入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以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标准为例,其中,2012年城镇每人每月771元,2022年每人每月为1850元,涨幅约为140%。以补贴水平的逐步提升,回应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在这里上班挺适应的,同事们对我非常友好。”2022年3月1日,今年26岁的视障人士丁昊洲正式办理了入职,成为上海基层事业单位的一员。


2021年毕业前后,丁昊洲尝试了各种就业方向,然而曲折重重。同年下半年,丁昊洲关注到了上海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政策。今年2月中旬,他就收到了好消息。“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你被录取了’。”听到被心仪的单位录取,丁昊洲特别兴奋,一回家就给父母报喜,分享这一喜悦。


早在2014年起,上海就开启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残疾人的工作,推动残疾人平等就业。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就业的障碍正在一步步破除,从2014年至今,上海招录残疾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50余人。丁昊洲与戴飞就是今年上海事业单位首次招录视障人士的首批受益者。


在上海,残疾人就业的渠道正逐步打破人们的想象边界。

盲人咖啡师制作咖啡

今年7月,一座形似橡果的小店在浦东华润时代广场前开门迎客,这是全国首个由盲人咖啡师任店长的咖啡店,均为盲人的店主兄弟俩殷天保和殷天佑在店里忙碌操持。哥哥殷天保制作一杯冰美式最快只需1分41秒,已与多数连锁咖啡品牌店持平。


今年9月底,在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500多名怀揣创业梦想的残疾人参与角逐。“技能点亮梦想”,更多的残疾人正在用奋斗让自己的人生闪耀光芒……


十年来,适龄残疾学生享受免费基础教育和助学资助,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降至4.5%以下,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截至2021年底,上海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约14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诉求的持证残疾人实现了较充分就业。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在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残疾人对健康的要求更高,对康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指导委员会成立

“作为一名特殊孩子的家长,非常有幸生活在上海这座和谐、有温度的大都市。把特殊儿童康复融入‘健康上海’的建设,让我们从无助和担心里走出来,感受到了被关怀和重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信心。”2021年10月31日,上海成立了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指导委员会,通过多领域专家面对面指导,让家长更从容面对,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快乐生活。


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作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础。2012年, 上海全年完成辅助器具适配服务15.33万件;2020年,仅上海市松江区就下发适配辅具33.38万件,为2012年全年数量翻倍。




精细城市管理,让群众少跑腿

十年来,上海残疾人事业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相继推出了系列惠残举措,为残疾人生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014年4月1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施行,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提供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依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招录残疾人。


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意见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实现残疾人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上海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


2020年9月1日,《上海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施行,建立残疾人岗位预留制度……此外,还有《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先后发布实施贯彻。


前文提到的视障人士丁昊洲,就是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可见,在法治轨道上,上海全方位、立体化,对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最低生活保障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将残疾人享有的社会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孜孜不倦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向着现代化迈进。


当然,全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群团工作无疑是重要的一环。2012年,上海正在想方设法完善全市残疾人法律救助网络,降低残疾人享受法律救助服务的门槛,全年为276人次提供法律服务,办理法律援助案2件。到2021年,上海全年可为2420人次提供法律服务,相比2012年,增幅为776%。上海已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如今,市、区、街镇(乡)三级残疾人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残疾人对法律服务满意率超过90%。

“云助残”小程序入驻“随申办”平台

8年后,2020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上海市助残服务平台“云助残”小程序上线。2021年12月3日,“云助残”正式入驻“随申办”平台,应用场景更为广阔。截至2022年9月,云助残小程序后台累计注册助残志愿者2292名,残疾人注册1885名,上线两年来,助盲出行和手语协助服务需求累计完成333件。


同时,上海还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两张网”的推进建设,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切身改变,“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方面。


如2022年5月,上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行“全程网办”服务,手机端打开“随申办”APP申请,就能实现零跑腿,零材料递交,十分便捷高效。

上海实现全市公交车盲人免费刷卡乘坐功能

2022年9月底,经过系统升级和测试,《上海市盲人公共交通证》已与个人信息和“随申码”一键绑定,目前上海已实现全市公交车盲人免费刷卡乘坐功能。接下来,今年11月起,残疾人交通补贴“免申即享”将正式上线。



精致文体生活,树高品质生活新标杆

手语是聋人与聋人、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沟通工具。每一个手语姿势,都在为搭建一座沟通桥梁而助力,同时也凝聚了一份爱心,照亮无声世界。

手语翻译中

2020年由葛玉红、顾忠、陈伊佳、唐文妍、寇辰珠、郭奕敏、萧亮七人组成的手语翻译团队,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以轮班制的形式,站立一旁,对着直播镜头“解说”,为上海数万听障人士提供了“看”新闻的平等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疫情,做好防护。


为了让通用手语能在更多社会服务领域得到运用,2021年5月,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手语微课堂项目,在商场、酒店等场所开展100个手语微课堂培训。2021年9月12日,9岁的方思尧小朋友获得了“通用手语阳光推广大使”聘书,成为目前为止年龄最小的“手语推广大使”。


今年3月4日,东京残奥会中国首金获得者、上海残奥运动员李豪作为护旗手之一,亮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青年的风范。

李豪亮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

“冬残奥会能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同,更是对残疾人的尊重。”李豪认为,让残疾人携手参与,充分体现了残疾人事业“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

李豪所从事的上海轮椅击剑队是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上海特奥竞赛训练中心)的重要体育项目,在这里,他可以专心致志地训练,走向世界竞技舞台......十年来,上海市选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夺得139.5枚金牌104枚银牌92枚铜牌的佳绩。


今年8月,上海盲人乐队“不靠谱乐队”的故事将拍成公益电影,呼吁社会关注新时代残障青少年的精神诉求,让每个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目前,电影已进入录制阶段。


手语推广、重要赛事参与、公益电影开拍……作为上海文化体育事业的缩影,这不仅是促进残疾人自立自强、康复身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重要渠道。


2012年,上海共举办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展览80次;2022年,上海残疾人艺术团、上海残疾人合唱团、上海聋人舞蹈团等各类残疾人特殊艺术团队的足迹遍及国内外,上海代表团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用自强精神、超凡才华诠释生命力量。


十年来,为残疾人构建一条立体的“文化盲道”正在形成。一项无障碍电影解说公益活动坚持不懈,每月深入全市16区17家电影院,为视障人士提供电影解说志愿服务;首创残疾人“云上文化”系列讲座,每年服务受众近4万人次,为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城市有爱,生活无碍。2021年,上海陆续颁布实施了《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导则》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及规范标准。2022年9月,来自人民群众的83条创建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议和愿望,被写进全市首个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并将逐步实现。


十年来,在“逐梦”的沃土上,上海残疾人事业生动诠释了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充分彰显了城市软实力。在开创“人民城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上,上海竭力奔跑,让“春天的事业”更温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需要不断完善政府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多元投入格局,需要一笔笔勾勒出让残疾人群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让爱的阳光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信息来源:上海市残联融媒体编辑部

图文编辑:上海市残联融媒体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

聚焦残疾人需求,共享发展成果,市残联副理事长莫彬彬调研指导金山区残疾人工作不用申请即可享受!残疾人交通补贴申请“免申即享”服务将于11月1日上线运行9个数字速读二十大报告!上海昨新增0+32!中风险+4;大风+降温!防风保暖请做好!党的二十大胜利开幕!市残联系统党员干部热议习总书记报告

 上海市残联融媒体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残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